网络炒股放大平台 天富龙IPO过会背后:毛利率异象、家族套现疑云与信披漏洞,五大风险拷问“带病闯关”
发布日期:2025-05-01 19:29    点击次数:104

网络炒股放大平台 天富龙IPO过会背后:毛利率异象、家族套现疑云与信披漏洞,五大风险拷问“带病闯关”

作者 | 文煊网络炒股放大平台

编辑 | 李华

2025年4月29日

导语:过会≠过关,四重矛盾亟待穿透核查

2025年4月23日,扬州天富龙集团(下称“天富龙”)沪市主板IPO过会,但其招股书披露的数据与行业逻辑的严重背离、家族利益输送的隐秘网络,以及监管问询中未解的疑点,仍在资本市场掀起轩然大波。

中国化纤工业协会数据显示,2022年国内涤纶短纤维产能已超2000万吨,行业前四名企业市占率43%,低端产品价格战白热化。低端产品价格战白热化。天富龙虽宣称‘汽车内饰用纤维销量第一’,但其核心产品低熔点短纤维毛利率从2021年的14.85%下滑至2024年的10.50%,再生纤维毛利率也从34.64%跌至31.33%。

更严峻的是,下游光伏胶膜需求萎缩——2024年光伏胶膜价格同比暴跌35%,龙头企业福斯特毛利率骤降至14%,而天富龙仍计划募资5.8亿元扩产17万吨低熔点纤维,恐加剧产能过剩风险。

一、毛利率畸高之谜:设备投入仅为同行1/3,盈利能力却超4倍

天富龙最引人注目的“异常标签”,是其远超同行的毛利率与净利率。报告期内,公司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毛利率达31%-36%,显著高于优彩资源等同行的9%-15%。更蹊跷的是,其单位收入对应的机器设备原值仅为行业均值的1/3,2023年每1元营收仅需0.33元设备投入,而行业平均需0.85元。

矛盾点解析:

技术神话还是成本操纵? 天富龙宣称技术优势带来高毛利,但其研发费用率仅3.55%,不足行业均值一半,核心技术人员均为家族成员且学历偏低。

设备投入与产能矛盾:公司声称拥有61.24万吨年产能,但设备原值仅行业均值的1/3,或存在虚报产能、少计固定资产以美化ROE的嫌疑。

监管追问:交易所曾要求解释设备投入与业绩规模的匹配性,但公司仅以“柔性化生产”搪塞,未提供设备清单或第三方验证。

二、家族套现网络:3亿突击分红+关联收购,资金闭环疑云

天富龙实控人朱大庆家族的资本运作堪称“教科书式套现”,其通过一系列关联交易、突击分红和隐秘资金网络,在IPO前已悄然收割巨额财富,引发市场对财务真实性与利益输送的强烈质疑。

1. 突击分红与关联收购:5.43亿现金流入家族腰包

2020年,天富龙以2.43亿元现金收购实控人朱大庆、陈慧夫妇全资持有的威英化纤。但交易前两个月,威英化纤突击分红3亿元,全部流入朱氏家族账户。加上收购款,朱氏家族实际套现5.43亿元。更蹊跷的是,威英化纤在被收购前净利润仅1.09亿元,但突击分红金额远超其盈利能力,相当于“掏空”标的资产后再高价卖给上市公司。

交易完成后,威英化纤迅速成为天富龙的核心利润来源,2021-2023年贡献超七成营收和四成净利润。这一操作被市场质疑为“左手倒右手”,通过关联交易虚增业绩,为IPO造势。

2. 隐秘资金网络:拆借、担保与“亲友经济”

家族对资金的掌控几乎无孔不入:

无息拆借理财:子公司上海又威曾无息拆借朱大庆1000万元购买银行理财,未计提任何利息,暴露资金占用风险。

个人卡收款与代发薪酬:2020年通过实控人个人账户向关联企业晶玖汽配提供500万元资金支持,并代发员工年终奖1334万元,严重违反财务规范。

关联担保与转贷:为朱大庆兄长控制的晶玖汽配、宝云缸套等企业提供2000万元担保,并通过虚构贸易背景转贷9553万元,涉及子公司与供应商之间的资金闭环。

3. 个体户供应商疑云:体外资金循环嫌疑

天富龙再生纤维业务的原材料采购中,76%的供应商为无完税记录的个体工商户,且价格波动剧烈。2021年前十大个体户供应商名单中刻意剔除交易额达752万元的陈守红等关键主体,涉嫌隐瞒真实采购链条。更可疑的是,部分供应商(如上海砺拓)与天富龙客户名单高度重合,存在“左手采购、右手销售”的体外循环可能。

4. 财务总监中专学历,内控形同虚设

财务总监王金富仅有中专学历,且无会计职称,却掌管年营收38亿的上市公司财务。其履历显示,曾长期担任供应部部长,缺乏专业财务背景,导致内控漏洞频发:

转贷违规:2020年与贸易商虚构合同转贷9553万元,甚至为100万元贷款冒险违规操作。

预付款异常暴增:2024年上半年预付款项同比激增78%,远超营业成本增速,疑似资金挪用。

三、税收依赖症:政策“输血”占利润29%,真实盈利恐腰斩

天富龙利润严重依赖政策红利:2024年上半年增值税即征即退与所得税优惠合计7138万元,占利润总额29.4%。若剔除补贴,其净利润将从4.54亿元降至3.2亿元,净利率从11.8%跌至8.4%。

1、利润“注水”与盈利真实性存疑

政策依赖性掩盖真实盈利能力

天富龙2024年上半年税收优惠达7138万元,占利润总额的29.38%。若剔除税收优惠,其净利润将缩水近三成,核心业务的实际盈利能力将大幅低于账面数据。例如,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4.54亿元,但扣除税收优惠后的净利润仅为3.2亿元,降幅达30%。

毛利率异常与成本核算争议

公司核心产品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毛利率达30%-36%,显著高于同行优彩资源的9%-15%。然而,其再生PET原料采购单价却比优彩资源低1000元/吨,被质疑通过低价采购关联方原料或成本核算不实来虚增毛利率,而税收优惠进一步放大了这一异常数据的迷惑性。

2、政策变动风险与业绩波动隐患

政策退坡或资质失效的“灰犀牛”

天富龙享受的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与高新技术企业资质(所得税15%)是其利润支柱。然而,再生化纤行业税收优惠已出现收紧迹象,例如浙江、江苏试点降低退税比例。若政策调整或公司因研发投入不足(研发费用率仅3.55%)丧失高新资质,利润将直接腰斩。

行业产能过剩加剧政策风险

涤纶纤维行业已面临产能过剩,天富龙新增17万吨产能的募投项目可能进一步加剧供需失衡。若行业竞争恶化,税收优惠难以弥补价格战带来的利润侵蚀,公司业绩将面临“双杀”风险。

四、存货与应收款“双高”:6.6亿库存压顶,周转率不足同行一半

报告期内,天富龙存货从3.98亿元飙升至6.6亿元,增幅103%,存货周转率仅2.64次(未经年化),不足行业均值5次。与此同时,应收账款占营收比例达33.87%,显著高于同行的21.82%。

1、存货激增:积压风险与市场消化能力存疑

存货规模三年翻倍,跌价风险攀升

报告期内(2022-2024年),天富龙存货账面价值从3.98亿元飙升至6.6亿元,增幅达103%,占资产总额比例从12.34%升至17.05%。存货周转率从5.63次降至5.96次,显著低于行业均值(约6.49次)。

下游需求疲软:汽车内饰、家居纺织等核心应用领域增速放缓,2023年汽车内饰客户占比近60%,但行业库存周期延长,导致终端消化能力不足。

产能扩张矛盾:公司募投项目计划新增17万吨低熔点纤维产能,但2024年存货中已积压6.98亿元(含部分试生产产品),市场对新增产能的消化能力存疑。

跌价准备计提不足,财务稳健性受质疑

尽管存货规模激增,但公司计提的跌价准备金额波动异常:2022年计提45.97万元,2023年增至485.46万元,2024年又骤降至190.49万元。监管质疑其跌价测试是否充分,是否存在调节利润嫌疑。

2、应收账款高企:赊销策略下的现金流隐忧

应收账款周转率仅为同行1/3,坏账风险突出

报告期内,天富龙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14.02次、16.48次、16.63次,远低于可比公司均值(2022年32.69次,2023年26.49次)。应收账款账面价值达6.58亿元,占营收比例33.87%,而同行业仅为21.82%。

赊销驱动收入: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业务(占营收35%)普遍采用30-90天账期,客户集中在中联地毯、拓普集团等汽车产业链企业,但行业账期普遍长达3个月以上,加剧回款压力。

坏账准备计提激进:公司坏账计提比例仅5%左右,而行业普遍采用更严格的账龄分析法,若按行业标准测算,潜在坏账损失或超3000万元。

经营性现金流与净利润背离,盈利质量堪忧

2024年,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与净利润比值(净现比)仅0.67,显著低于1。尽管净利润达4.54亿元,但现金流仅3.04亿元,显示账面利润未有效转化为现金,存在收入虚增或回款不力风险。

五、合规黑洞:转贷、个人卡收款与5次行政处罚

1、转贷风险:虚构贸易背景与资金回流

转贷金额与模式

天富龙被曝通过关联方上海砺拓签订虚假采购合同,2021年交易金额达7600万元,占营收8.1%,且上海砺拓客户名单与天富龙高度重合,存在“左手倒右手”虚增收入嫌疑。

根据招股书,公司2020年与上海思盈潮聚百货虚构贸易背景转贷9553万元,资金流向不明,涉嫌违反《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》关于受托支付的规定。

法律与监管风险

转贷行为若被认定为“骗取贷款”,可能触犯《刑法》第175条,最高可判7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;若涉及虚开发票,还可能构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。

根据证监会IPO审核规则,若申报前12个月内存在5000万元以上或净资产10%以上的转贷行为,直接构成上市障碍。天富龙虽未明确披露具体金额,但其转贷规模已引发交易所重点问询。

2、个人卡收款:财务内控失控

资金管理乱象

代发薪酬:2021年通过高管个人账户代发年终奖1800万元,未履行代扣代缴义务,涉嫌逃税。

个人卡收款:2020年通过实控人亲属控制的个人账户收取货款976万元,资金流向未披露,存在挪用或体外循环风险。

合规隐患

个人卡收款违反《企业会计准则》关于资金收付的规定,暴露财务审批流程形同虚设。此类操作易被认定为“账外经营”,可能面临税务稽查与行政处罚。

3、5次行政处罚:环保、消防与税务违规

环保处罚

子公司扬州天富龙科技因二氧化硫超标排放,2024年被罚60次;2023年因废水超标被仪征市环保局罚款8052元,与其标榜的“绿色企业”形象严重背离。

消防与安全管理

2020年3月,因消防控制主机故障、防火间距被占用等问题,连续3次被仪征市消防救援大队罚款合计10.5万元。

同年因隐患排查不力被应急管理局罚款23.75万元,暴露生产安全管理漏洞。

税务违规

子公司香港泰富因未按时提交利得税报税表,2023年被香港税务局罚款0.3万港元,虽金额较小,但反映跨境税务合规意识薄弱。

我们都知道一般IPO企业或多或少会享受一些当地政策上的扶持,而这些是已经披露的信息,但还有多少内控以及违规的事项未披露我们未得而知。而根据行业人士透露,过往的案例表明IPO企业如果存在这么多瑕疵,大概率是无法通过审核的。

结语:现场检查利剑高悬,莫让IPO沦为“资本提款机”

“掏空式收购”——威英化纤突击分红3亿后低价注入的戏码,是否涉嫌利益输送?

“伪高新泡沫”——研发人员占比不足、发明专利靠“买”的企业,如何通过高新认证?

“税收幻象”——即征即退政策一旦退坡,净利润腰斩的真相能否承受市场检验?

注册制不是“免责制”网络炒股放大平台,“申报即担责”更非空话。当现场检查的利剑出鞘,那些藏在关联交易里的私利、埋在存货里的虚增、躲在税收优惠里的水分,终将在监管的显微镜下无所遁形。天富龙能否经得起这场“合规大考”,市场正拭目以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