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优化营商环境的时代浪潮下,商河县市场监管局紧密结合全县“转型升级年”目标要求,以《探索“承诺容缺、即申即办”信用修复改革实施方案》为指引,聚焦企业信用修复过程中的难点、堵点,积极探索创新,推出“三减一增+双通道”信用修复快办模式,为企业重塑信用提供了高效、便捷、暖心的解决方案。
王贝艺报道
“三减”:精简流程,跑出信用修复“加速度”
以往,企业申请移出经营异常名录,需准备信用修复申请书、营业执照复印件、已年报证明材料、经营场所产权证明、经办人身份证复印件等多达5份材料。繁琐的材料准备不仅耗费企业大量时间和精力,还可能因材料缺失或格式不符导致申请受阻。
商河县市场监管局将材料精简为信用修复申请书、守信承诺书2份核心材料。这一举措大幅降低了企业申请门槛,企业无需再为收集各类证明材料而四处奔波,能够以更轻松的姿态启动信用修复流程,真正实现了“轻装上阵”。截至目前,累计为企业减少书面申请材料360余份。
传统的信用修复流程遵循“先实地核查,后移出经营异常名录”的顺序。执法人员在收到企业申请后,需先前往企业经营场所进行实地检查,确认符合条件后才能办理移出手续。这一流程不仅耗时较长,还可能因企业经营活动与核查时间不匹配,影响信用修复进度。商河县市场监管局打破常规,调整为“先移出经营异常名录,后按需实地核查”。企业只需提交申请并作出新的信用承诺,即可迅速恢复信用状态,后续市场监管部门将根据工作需要进行实地核查。这种“信任前置”的改革举措,既体现了对企业的充分信任,又显著提升了信用修复效率,让企业能够及时摆脱信用阴霾,回归正常经营轨道。
时间就是金钱。对于因信用问题陷入困境的企业来说,更是如此。过去,符合移出经营异常名录条件的经营主体,从提交申请到完成办理,往往需要等待5个工作日。而现在,商河县市场监管局以“当日办理,即来即办”的高效服务,彻底刷新了信用修复的“速度纪录”。只要企业符合条件,当天提交申请,当天就能完成信用修复,让企业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信用,重新获得市场竞争的“入场券”。这种极速响应机制,极大增强了企业对政府服务的信心,也为企业抢抓市场机遇赢得了宝贵时间。
“一增”:容缺受理、就近办理,传递营商环境“暖温度”
企业在申请信用修复时,偶尔会因特殊情况出现材料不全的情况。以往,这种情况可能导致申请被搁置,企业不得不重新准备材料后再次提交,既浪费时间又增加成本。
商河县市场监管局增加的容缺受理服务有效解决这一难题,企业即使申请材料不全,只要向市场监管部门作出书面承诺,说明补正材料的时间和方式,即可先办理信用修复手续,后续再补齐缺失材料。这种灵活包容的服务方式,充分考虑了企业的实际困难,展现了政府部门主动服务、助企纾困的担当精神,让企业感受到满满的温暖。
为进一步方便企业办事,商河县市场监管局打破地域限制,推出就近办理服务。企业无需再前往特定的政务服务大厅,只需到企业经营住所就近的市场监管所,就能办理信用修复业务。这一举措有效缩短了企业办事距离,降低了办事成本,真正实现了“家门口办事”。
“双通道”:双线并行,“零障碍”便捷办理
依托“国家企业信用公示系统”,商河县市场监管局搭建起线上信用修复平台,实现“一网通办”。企业只需登录系统,按照提示上传申请材料、提交申请,即可完成信用修复全流程操作。线上平台24小时开放,企业可以随时随地提交申请,不受工作时间和地域限制。同时,系统还提供进度查询功能,企业能够实时了解信用修复办理情况,做到心中有数。线上通道的开通,将传统的线下跑腿转化为“数据跑路”,让信用修复更加智慧、高效,真正实现了“零跑腿”。
商河县市场监管局在各街镇市场监管所设立信用修复服务窗口,安排专业工作人员为企业提供面对面服务。窗口工作人员不仅能够耐心解答企业疑问,指导企业填写申请材料,还能根据企业实际情况,提供个性化的信用修复建议。线上线下(300959)双通道并行,无缝衔接,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自由选择办理方式,彻底消除了办事的时空障碍,为企业打造了全方位、立体化的信用修复服务体系。
“三减一增+双通道”信用修复快办模式的实施,是商河县市场监管局优化营商环境、服务企业发展的生动实践。截至目前,该模式已成功为120户市场主体修复信用,涵盖未年报经营主体、因地址失联企业以及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的主体,成效显著。未来,商河县市场监管局将继续深化这一模式,不断探索创新买股票可以加杠杆吗,为企业健康发展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
上一篇:私募的股票 浙江启动制造业首台(套)精品推广月 加速创新成果转化
下一篇:没有了